• 中文
    English 한국어 버전
  • 用户中心

“南海I号”迎“娘家人”,浙江龙泉千里赠宝

2023-09-20  阅览次数:4245     收藏

从浙江龙泉到阳江海陵岛

距离约1272公里

车程超13个小时


640.jpg



从地理位置上看,两个地方相距很远

但若以史为脉

阳江与龙泉皆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

彼此辉映的耀眼星光


“南海I号”出水的大量龙泉窑青瓷

是广东海丝馆的馆藏瑰宝

也让两地遥遥涌动着

令人魂牵梦萦的“故乡情


▼▼▼

阳江人说

龙泉是“南海Ⅰ号”出土的龙泉窑青瓷故乡

龙泉人说

阳江保存着祖先的传世技艺



广东海丝馆有朋自远方来


9月19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有朋自远方来”,龙泉市有关领导率领陶瓷艺术大师徐建新、徐俊杰、陈冬武、徐建强等一行,驱车千里,将8件精美绝伦的龙泉青瓷作品相赠。


640(3).jpg

注:徐建新先生,为百年老字号“徐承久”第四代传承人,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技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首届浙江省陶瓷艺术大师,浙江工匠,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640(4).jpg


徐建新代表作为凤耳瓶,该作品器型源自南宋时期龙泉青瓷凤耳瓶,颈部细长,腹部是直筒形,口沿如盘子般向外张开,双凤首相背,居于瓶颈中部,似瞩目远眺。该作品使用传统老坑原材料,釉层丰润细腻,造型古朴典雅。



博物馆里的古今辉映


捐赠仪式上

徐建新表示

“南海Ⅰ号”出土的龙泉窑青瓷

见证了800年前龙泉青瓷的外贸产量

让人得以窥见南宋时期

龙泉全民生产瓷器的繁华盛况


640(5).jpg


这次的捐赠

便是龙泉青瓷艺人怀着

对“南海Ⅰ号”无限的崇尚之情而来

带着龙泉窑青瓷技艺的古今辉映


浙江省龙泉市人大财经工委主任胡武海表示,龙泉青瓷需要“南海Ⅰ号”这个大IP宣传自己,而“南海Ⅰ号”也需要来自“故乡”的文化支撑,未来双方合作除了文化交流、研究,也将更多地尝试文创开发,让更多人感受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青瓷魅力”。


对此,广东海丝馆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藏品的征集工作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接收社会的捐赠,是藏品征集工作的重要一环。广东海丝馆是以“南海I号”的保护、发掘、研究、展示为主题的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博物馆。对于陶瓷器的传承和研究,是广东海丝馆的重点课题之一


640(6).jpg


此次收到龙泉四位陶瓷艺术大师捐赠的代表作品,不仅丰富了馆藏内容,更有利于馆藏体系的建设,也对今后研究、展陈、传播龙泉陶瓷艺术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640(7).jpg



海丝路上的“青瓷魅力”


据悉,“南海Ⅰ号”发现的龙泉青瓷品种主要有碗、碟、盘、瓶等,其胎质洁白细腻,釉层凝厚滋润,釉色亮泽青翠,个别偏黄。装饰技法以刻花、篦划花和印花为主,纹饰有菊瓣、牡丹、莲花、卷草纹等,有的釉层厚者,往往不再加装饰。


640(8).jpg


其中,馆藏的龙泉窑青釉菊瓣纹瓷盘尤为出名,以其为原本研发而来的文创产品丰富多样,深受年轻人青睐。


640(9).jpg


640(10).jpg


最为出圈的要数中国邮政发行的“宋·龙泉窑青釉菊瓣纹盘”特种邮票,这也成为阳江与龙泉合作开发文创产品的一次有效尝试。


这枚邮票正式发行后

龙泉青瓷艺人与广东海丝馆进行文创开发合作

在广东海丝馆展出实物原件的同时

复刻龙泉窑青釉菊瓣纹盘

与邮票一起发售

进入市场后广受集邮爱好者和游客欢迎


640(11).jpg



创意文创述说“海丝故事”


近年来

广东海丝馆推出了12类文创产品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接下来,广东海丝馆将继续增强文创产品研发力度

与龙泉、景德镇等文物产地

有实力文创机构合作

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

组建文创研发队伍


通过文创产品

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起来”

更好地讲述海丝故事



广东海丝馆“出圈”文创产品


640(13).gif

模拟“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场景所创作而成的“南海Ⅰ号”遗址泥考古盲盒


640(14).jpg

广东海丝馆“千年遇见泥”生态盲盒--南海I号遗址泥考古盲盒


640(15).jpg

“南海Ⅰ号”船语雕塑


640(16).jpg

“南海Ⅰ号”文创雪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