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English 한국어 버전
  • 用户中心

“粤来粤美”看文旅——百名记者团走读“南海I号”

2024-05-29  阅览次数:2487     收藏

5月28日,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粤来粤美——‘百县千镇万村’文旅高质量发展百名记者广东行”活动来到阳江,参观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此次活动旨在展现“百县千镇万村”文旅高质量发展新气象,宣传推广我省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能。


640.jpg



媒体记者参观近年来广东海丝馆升级更新的展览内容。


640(1).jpg

媒体记者参观展览


640(2).jpg

媒体记者参观展览


640(3).jpg

馆长介绍南海I号文物保护最新工作方向



广东海丝馆党组书记、馆长冯兆发就未来广东海丝馆在文物考古保护、文创开发、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发展规划接受了广东广播电视台的采访。


冯兆发在采访中介绍,海丝馆已启动未来20年的沉船总体保护项目,目前已完成船体新的支护工程。今年将拆除沉箱,采取沉浸式的展览方式,让公众能720°参观“南海I号”船体。


除此之外,还将依托广东海丝馆和广东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两场馆优势,同时让海丝馆与国家、省级单位联合建立的科研机构,比如中国水下考古活化利用研究院、海洋文化遗产考古保护实验室,来建立海岛候鸟式专家工作站,争取国家文物局粤西基地、国家水下考古培训基地能够落户到海陵岛,全力打造中国水下考古高地、海丝文化国际合作交流中心。


冯兆发表示,要抓住数字经济的新风口,建立数字文创开发新模式。目前,“南海I号”品牌已被列入广东省数字经济重点培育对象,接下来广东海丝馆将与文创开发机构等多方合作,通过一个闭环打通设计、宣推、生产、销售流程,设计孵化更多品类的文创产品,提取文创数据在南方文化交易所平台确权,在广州数字交易所挂牌,提供大湾区乃至全国企业选取这些文创元素结合到各自的产品生产。


这个路径的好处就是能够改变以往文博单位“一城一池”的开发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广东海丝馆要做好文化的授权,意识形态导向的把关,同时还依托广东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场馆的优势,来联合大湾区二十多家文创公司共同做文创集市。如果这盘大棋能够成功,也为今后我们文博单位的(创新)集约化、裂变式文创开发模式提供重要的参考和示范意义。


冯兆发表示,接下来广东海丝馆将协助当地政府引进旅游龙头企业,建设大型海丝博览园,通过一流的外部环境反哺海丝馆打造一流博物馆。同时希望通过发挥景区的龙头带动效应,整合建设南宋遗存地、非遗村落,组织旅游线路和公共交通,提供全要素一站式旅游服务,形成全岛一盘棋的滨海旅游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