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English 한국어 버전
  • 用户中心

揭秘阳江海丝瓷脉,寻迹广东仿龙泉窑本土化例证

2024-10-24  阅览次数:3389     收藏

2024年10月10-12日,关则多副馆长一行6人前往大埔县博物馆、余里窑遗址、梅州中国客家博物馆、梅县区博物馆参观调研。此次调研是开展2023年广东省文化繁荣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阳春那漠窑调查勘探项目"的一项重要工作。那漠窑位于阳春市岗美镇那漠村,是一处明代青瓷窑场,窑场周边瓷土原料、燃料丰富,靠近漠阳江航道,交通相对便利,制瓷技术源自龙泉窑,但产品自成特色,以烧造青瓷著称,成为明代广东地方仿造龙泉窑的代表性窑口,对于探讨阳江海丝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力图调研省内同时期仿龙泉窑业状况,掌握大埔县余里窑、梅县区水车窑、松口镇德化窑等考古工作情况及其基本文化面貌,加强明代陶瓷文物材料横向比较研究,深化对那漠窑的历史考古认识。


11日,在大埔县博物馆邓亿娜馆长的陪同下,课题组认真参观了博物馆展览,交流了博物馆运营管理、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文创开发、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等方面内容,重点调研了博物馆所藏余里窑址青瓷标本,还现场调研了三河镇余里窑遗址,了解当年考古发掘成果和遗址保存现状。


640.jpg

大埔县博物馆参观调研


640(1).jpg

大埔县博物馆展览展示的余里窑青瓷


640(2).jpg

调研大埔县博物馆所藏余里窑址青瓷标本


640(3).jpg

余里窑瓷器匣钵装烧情况


640(7).jpg

大埔县博物馆参观调研


640(5).jpg

前往大埔县三河镇余里窑址现场调研


640(6).jpg

余里窑堆积现状


640(7).jpg

余里窑址现场调研



12日,课题组先后前往梅州中国客家博物馆、梅县区博物馆参观调研,重点调研了中国客家博物馆文物库房所收藏的水车窑青瓷标本,了解梅州地区以梅县区水车窑、松口镇德化窑为代表的制瓷业及相关历史背景信息,收获颇多。


640(8).jpg

梅州中国客家博物馆参观调研


640(9).jpg

梅州中国客家博物馆展览展出余里窑青瓷


640(10).jpg

调研中国客家博物馆文物库房所收藏的水车窑青瓷标本


640(11).jpg

梅县区博物馆参观调研


640(12).jpg

梅县区博物馆展览展示的松口镇德化窑明代青瓷



通过此次调研,一方面,加强了馆际之间的交流了解,加深了行业友谊,交流了知识经验,促进了业务合作;另一方面,课题组初步掌握了粤东地区特别是梅州大埔县、梅县区明代仿龙泉青瓷生产流通和窑业发展概况,明确了阳江地区与梅州地区明代仿龙泉青瓷烧造各自的产品特色与文化面貌。这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深入推进阳江海丝文化研究和整理,加强阳江历史文化挖掘保护和活化利用,打造“特色文化名片”,助推阳江海丝文化名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